武航院工作例会增加“会中课堂” 跨界“充电”提能促干
“这是态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落成情况,下面我们来学习下创新点、关键技术有哪些。”8月11日下午,武汉航空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院(简称“武航院”)的工作例会上出现了新气象:常规议题结束后,苑大超院长带领全体干部开展“常温压态密度”专业知识学习。这场打破行政与技术边界的“会中学”实践,未来将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
武航院以服务大飞机国产化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目标,正全力打造航空新材料领域重要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认证服务、产业集聚“四维平台”,致力于成为中国商飞在中部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在C919总师吴光辉院士和武航院专家委员会的支持下,武航院于今年5月30日成功获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引入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团队、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等8个高层次项目团队,导入航空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发中心等11个成果转化项目。武航院大楼顺利封顶,预计年底迁入,部分项目团队将实体入驻,进一步擦亮做实新型研发机构招牌。
“过去常因不懂专业术语影响工作效率,现在例会变课堂既能补知识短板,又能精准对接创新需求。”武航院负责人介绍,这种“工作学习一体化”模式是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的创新实践,通过跨界学习打破行政与技术的沟通壁垒。下一步,武航院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持续提升平台能级、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成果转化为抓手,推动航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