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贵宾会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印发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关于印发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3-12-18 11:30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人民政府办公室
索 引 号 MB1534522/2023-35891 发文日期 2023-12-12
发布机构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人民政府办公室 文    号 蔡政办〔2023〕10号
分   类 政务公开 有 效 性 有效

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12日




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341号)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区城运中心)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有序、城市治理精细高效、为民服务精准精致的总体目标,全方位整合城市运行管理力量,全链条贯通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构建“一网整合数据、一屏统览全域、一站协同闭环、一体指挥联动、一库分析研判”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全面提升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2312月底之前,完成区城运中心挂牌,建立运行体制机制;完成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区城运管理平台核心系统平台上线试运行;接入区内公安等相关部门专业指挥系统,并与市级平台对接。

2024年,构建完善区、街道(含中法生态城管委会有关处室、99贵宾会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消泗乡,下同)、社区(村)三级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灵敏感知、智能分析能力,持续优化区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相关系统和功能,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2025年,深化城市信息模型(CIM)、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智慧泛在的城市感知网络,提供城市全要素态势呈现,全面形成“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级一网统管”数字治理体系。

三、工作任务

(一)建成实战化城运综合调度中心

整合区12345热线、区网格中心、区综治中心等机构及职能,作为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城运中心实体运行机构。区城运中心有关专职工作人员编制待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完成后,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区城运中心按需设立总值班室,落实政法、公安、交管、交通运输、水务和湖泊、城管执法、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坐席,开展综合指挥调度。

(二)建强一体化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坚持“应接尽接、综合复用”的原则,结合市级城运中心平台与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现有信息化基础,规划建设集事件处置、综合调度、体征监测、智慧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区城运中心平台建设的招标采购工作由区行政审批局具体负责实施。

    1.事件处置系统。依托区12345热线系统升级改造,纵向对接市城运平台,横向接入数字城管、网格化、水务和湖泊、公安、交管、应急管理等系统事件类数据,新增街道上报、主动上报等功能,实现全区城市事件多口合一、统一受理、智能派单;全面梳理部门、街道、社区(村)事项清单、服务清单,形成事项字典、联勤联动处置规范流程,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疑难事项处置制度。对事件处置全流程涉及的区域、部门、岗位制定考核方案,科学设置多级指标,对工单处理时长、及时性、办结率等进行考核。

    2.综合调度系统。复用市级综合调度工作平台基础功能,实现值班管理和视频会议市区联动,形成风险隐患、物资储备、救援力量、避难场所等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业务图层数据市区共享。整合接入雪亮工程视频数据、物联感知数据、互联网舆情数据以及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政法、公安、交管、水务和湖泊、城管执法、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消防救援等专业指挥信息平台和专网,实现重大事件区级协同指挥调度。

    3.体征监测系统。参照市级标准,整合区内现有大数据能力平台等基础,对接市智慧城市数据中枢,接入区级部门相关数据,在市级体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特点,聚焦城市运行、社会治理、安全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领域,全面开展指标体系建设,为区城市运行监测、分析和研判提供有力支撑。

    4.智慧应用体系。复用全市统一“武汉政务”移动端,接入区级城运平台移动应用功能,实现集约化建设和全市协同运行。复用市级社区工作平台事件受理和反馈功能,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社区基础数据填报、任务核查等工作成效。

(三)建立城市运行配套工作机制

1.事件处置机制。制定区城市运行管理事件分级分类处置清单,强化分类研判,明确责任主体。梳理跨部门、跨层级、高频发生事件,优化处置流程,提高处置效率,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区”。

2.综合调度机制。建立“1(区城运中心)+N(部门、街道)”的指挥调度体系,制定联勤联动运行规则与重大事件协同指挥调度机制,实现指令派发、反馈、督办的高效协同联动。

3.数据汇总机制。建立市区数据共享协同机制,组织制定区城市运行体征数据汇总更新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内容,推动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资源共享。

4.分析研判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强化数据分析和研判,落实城运信息报告制度,通过移动端及时发布和推送,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5.督考核机制。制定《99贵宾会(中国)官方网站 、街道城运中心建设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区直有关部门、各街道作为被考核对象,由区城运中心对各单位机制建设、事件处置、任务落实、数据保障等方面按月度和年度进行考核。

(四)完善城运中心物理环境

进一步完善区城运中心场地,划分指挥大厅、会商研判室、值班室、坐席区、办公区、群众诉求办理服务中心等多类功能区,全面开展综合指挥调度和应急值班值守。

(五)智慧应用场景

聚焦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一批应用场景,打造区级特色的精细化治理典型示范案例。围绕核心指标,开展综合评价工作,从事件处置效率、效能等方面对有关部门、街道进行效能分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区城运中心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办公室相关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前期区城运中心筹备工作,兼任筹备工作专班组长,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区大数据中心负责人兼任筹备工作专班副组长。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和湖泊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应急管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大数据中心、各街道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积极参与区城运中心筹备建设工作。区城运中心日常运行工作由区大数据中心具体负责。

(二)加大协同力度。区城运中心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建立责任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协同联动和资源要素统筹利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区城运中心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区财政局将区城运中心建设相关费用列入区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区城运中心平台建设和运营经费。

(四)保障网络安全。区直各部门、各街道要切实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护,切实保障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