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贵宾会

蔡经开、奓山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蔡经开、奓山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12-31 11:41 奓山街

蔡经开、山街道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99贵宾会 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四大比拼”“十大工程”任务目标,坚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对外交往日益深化,发展质效显著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紧盯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力以赴抓投资、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2024年1-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590.3亿元,同比增长14.0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83亿元,同比增长7.95%,完成工业投资119.12亿元,同比增长26.51%。预计2024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工业投资128亿元。持续开展“四个一批”行动,加大“四上企业”挖潜培育力度,预计全年新增培育“四上企业”96家。

(二)着力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在重大项目引进上不断实现突破。一是选优配强招商队伍调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招商一线,从项目招引、落户、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积极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对接行业协会、老乡会和上级主管部门招商资源,深入开展自主招商,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赴大湾区驻点招商。三是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瞄准全区“4432”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着力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今年以来,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个,其中城市云算力中心(投资50亿元)、凯佳食品(投资30亿元)、唐钢、新世纪商汇等10亿元以上项目9个,签约金额301.95亿元。

(三)完善要素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旗帜鲜明主抓工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项目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是抓实项目谋划储备。围绕欧派、敏华等龙头企业建立产业供应商名录,精准锁定目标企业,谋划储备项目80个,总投资1000亿元二是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跟着项目跑”,为项目建设提供“一对一”全周期服务,今年普旭、东新智汇、人民电器等27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华彩光电、中再生、富航精密等8个项目已完成供地。三是加快项目投产达效。紧盯项目竣工投产关键环节,协调职能部门解决竣工验收问题,服务欧派、沃尔核材、鲜啤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三东智能、鑫金泽等11个项目近期投产。

(四)聚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蓄势赋能。一是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500余家创新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5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5家。推动森澜生物、磐电科技等48家企业入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道禾智能、牧野装备等12家企业入选湖北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磐电科技入选武汉市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恒畅集团、恒畅科技、军缔悍隆、华彩光电、锦瑞技术5家企业入选武汉市上市后备“银种子”企业,冠捷、艾德蒙入选“湖北企业三项100强”,博格华纳、格力暖通入选武汉标杆智能工厂。推动99贵宾会 经济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武汉市首家入选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冠捷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冠捷、森澜生物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武汉市第三批“无废工厂”。二是推动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成功创建省级产业集群,联东U谷创新企业港获批省级众创空间,新建联东U谷、OVU科创中心等省市众创孵化载体,推动智象科技等14家企业备案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隆达铝业创建专家科创工作站,普旭建立中国区研发中心,长华长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三是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中德产业园与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德、日、法等外语人才实习基地,百思通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黑龙江大学与伟巴斯特、万居隆共建就业基地,武汉轻工大学与华中美谷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共建就业实训和电商直播人才培训基地,支持东信医药与三峡大学共建食药物质功能应用联合实验室,隆达铝业与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省级科技发展项目,实现校地企三方互惠共赢。

(五)精准服务企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坚持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多做“雪中送炭”的有用之事,多行“雨中打伞”的贴心之举,积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不断强化要素保障。组织711家企业赴恩施来凤、宜昌长阳以及本地开展大型招聘会20场,达成就业意向5159人次,破解企业用工难题。精准对接企业金融需求,举办政银企对会12场,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金融服务。二是加速落实惠企政策。举办产业供需对接会、惠企政策宣讲会等活动21场,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和利用政策优惠。支持欧派、冠捷、普旭等辖区企业做大做强,兑现各项政策奖励补贴资金31笔,金额1.15亿元。协助格力暖通、优尼冲压等41家企业申领首次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奖励资金共计820万元。三是着力破解企业难题。解决钢旭红阳倒塌、锦天同心外墙脱落、森澜生物用地需求等企业诉求120余条,协调解决马斯特汽车零部件、鑫恒融、四海鑫等公司的纠纷问题,保障了岚图、小鹏、神龙等整车厂以及美的等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六)加强经贸交流,国际合作持续深入。大力开展中德国际产业园扩面提质工程,着力打造中德产业合作典范。一是深化对外交流。德国杜伊斯堡市长代表团、日本驻华大使、亚美尼亚国民会议副议长、德国驻华大使馆工商事务官等先后到访考察,园区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德国、法国拜访伟巴斯特、德国普旭企业总部,成功签约普旭中国区销售总部等6个项目,对欧招商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强宣传推介。积极参加武汉—德企(上海)合作对接会,成功举办武汉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德汽车人协会研讨会、武汉市新能源电气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等产业活动,依托牧野、蓝帜等产业链渠道,大力推介中德国际产业园,不断强化外资吸引力。在新华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专题宣传报道30余篇,中部地区六省党媒集中报道中德国际产业园建设经验,园区知名度不断提高。三是营造国际氛围。“中德星天地”服务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健康中心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中德国际产业园企业之家提档升级、企业之家德式酒吧餐厅建设、艺术中心改造工作已完成。

(七)拓展发展空间,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一是坚持推进征地拆迁。完成东湖高新、阿卢米等项目地块拆迁工作,大力推进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拆迁任务,为辖区产业项目落地和民生工程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二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腾笼换鸟”行动成功盘活东风易进、光大塑胶等低效用地,重点引进小君医药、源莱美等优质项目,推进低效土地再利用。三是加快完善基础配套完成99贵宾会 现代城城中村改造项目-常福产业城片区征拆方案、规划方案、资金平衡方案,编制1.67平方公里新增用地控制性详规,加快提升园区功能品质基本完成常福北区产业综合配套项目主体结构,建成投用牧康变电站,正在推动常福变电站建设,进一步补齐产业配套短板。

(八)筑牢惠民基础,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落实落细一系列惠民举措,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坚持与产业发展布局相结合的原则,完成民生片区3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引进投资30亿元的凯佳食品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全面办好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建成奓山新社区“幸福食堂”、罗家村农村互助养老中心,推动陈家村农村养老中心改造升级,保障群众老有所养。加快山四期B区、福兴四期还建楼建设,保障群众住有所居。三是维护大局平安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1482家企业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检查,整改隐患2532处,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坚决落实平安稳定工作责任,办理市民热线群众诉求7169件处理城市运行管理突发应急类案件67件,抓好信访维稳、禁毒反诈、稳价保供各项工作,社会面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蔡经开、奓山街道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部署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持续巩固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坚持延链补链,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力争2025年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签约金额400亿元。创新市场化招商模式。构建“管委会+平台公司”新模式,开发区招商办区产投公司招商人员合署办公加强招商力量。依托区产投公司,探索基金招商和自建园区招商。二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举办智能家居、新材料等招商活动,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依托联东U谷、中电光谷、新世纪商汇等众创孵化器,引进优质科创企业。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加强与99贵宾会 籍知名人士、招商大使产业顾问群体的对接,助优质项目落户。锻造精干招商队伍健全招商考核机制,继续调配10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一线,打造懂产业、通政策的招商队伍

(二)坚持项目为王,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建设一是精准谋划一批。2025年谋划项110个,总投资695.7亿元,其中,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00亿元二是加快签约一批。坚持清单化管理和专班贴身服务,推动双英集团、安道拓、船舶学院等重点项目近期签约三是推动开工一批。计划新开工算力中心、亿和二期等重大项目31个推动凯佳食品、农机产业园、中再生集团8个亿元以上项目一季度开工建设四是加速投产一批。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普旭天成自控、唐钢东湖高新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三)坚持做大总量,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力争202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为全区经济总量破千亿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抢抓小米汽车落户云峰工厂契机,支持伟巴斯特、科德汽车等企业加入小米汽车供应链。加大对博格华纳、佛吉亚、阿卢米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服务力度,做大电机电控、智能驾舱等关键零部件产业二是加速新材料产业创新集聚。推动沃尔核材、华彩光电等二期项目加快建设,新锐合金、隆达铝业等项目二期扩产启动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力争打造全市第五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三是支持智能家居产业发展壮大。服务欧派、敏华等龙头企业投产达效,吸引河源奕好、合科包装等配套企业落户智能家居产业园

(四)坚持城市产业“双集中”,不断提升园区功能品质一是加速推进征拆扩面工作持续开展霞光村、边江村等区域征拆,船舶学院、荣南集团等项拓展空间。实质性启动中德国际产业园1.67平方公里新增用地整理开发高效盘活闲置地块推动世昌地块中坤照明、特泵、银泰等闲置用地启动建设,加速回购格力三期地块,持续推动星光大东村级工业园提质升级完善产业功能配套加快京港澳、沪渝建设,完善常福-军山断头路、天成南路、曲坊西街等路网。推市卫健委托管常福医院,市级集团化办学落户。强化常福之心商业招引紧盯邻里中心、玖富酒店等商业项目建设,力争“中德星天地”2025年建成投用

(五)坚持扩大影响,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一是进一步提升园区影响力借助省发改委重新备案省级开发区机遇,推进“一区多园”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二是深化中德交流合作加强与德国工商大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联络对接,举办“德企中国行”等活动,扩大德企“朋友圈”。三是加快外资企业集聚。积极跟进伊玛·谢林、迈凯、FET高分子管材项目等重点项目力争2025年引进10家以上外资企业。

(六)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数智化”转型,推动院士工作站、专家科创工作站等高端人才平台在企业落地生根,梯度培育一批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备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打造创新孵化载体。发挥平台创新促进作用,服务博格华纳亚太区研发中心、普旭中国区研发中心、磐电科技研发中心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支持新世纪商汇建设省级孵化器,推动博格华纳创建“灯塔”工厂。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加快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落户,对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资源,组织开展专家助企服务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七)聚力民生实事,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一是加快惠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奓山五期、奓山第二小学等民生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海天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二是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推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以上。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推进乱占耕地和撂荒地整治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三是强化生态保护治理。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改善后官湖、小奓湖、官莲湖等水质。四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持到村入户走访,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大重点人员的管控力度,对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跟进做好稳控疏导,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诉求,确保辖区平安和谐稳定。


附件:

 已阅 0  打印   关闭